圓糯米400 ml,水400 ml,芝麻豆沙200g,核桃(walnuts)仁半杯,太白粉(馬鈴薯澱粉)70g,紅棗20顆,水500 ml,冰糖4~5大匙。
做法:
1. 圓糯米洗淨,泡水3~4小時,瀝乾水分,加入水400 ml放進電鍋或蒸籠裡像煮飯一樣蒸熟。
2. 用桿麵杖的尾端搗爛糯米飯,使看不見飯粒、成為團狀,放涼備用。
3. 核桃與太白粉分別鋪放在烤盤上,放進烤箱以大約180 C / 350 F的溫度烤熟,核桃只要烤到變成淺褐色、透出香味即可,太白粉烤約10分鐘。核桃用桿麵杖輕輕敲打成小碎塊。
4. 紅棗用清水500 ml煮開,加入冰糖繼續煮半小時,熄火待涼,撈出紅棗備用。
5. 雙手沾點水,取一塊糯米團,捏成圓片狀之後,舀入一些核桃碎塊、一小匙左右的芝麻豆沙,然後包起來、搓圓成球狀,滾上一層太白粉,再用手指在正中央壓出一個小凹洞,放進一顆蜜紅棗即可。
愛廚注:
1. 芝麻豆沙的做法:芝麻粉20g加入紅豆沙170g,加1大匙糖,同煮到糖融化,放涼即可。如果覺得太乾,還可以酌量加1大匙蜂蜜拌勻。我是用自己做的豆沙,做法比例稍後再貼,也可以用市售的紅豆沙代替。
2. 我在搗糯米團的時候,偷懶用了一下麵包機來攪拌,只要攪拌大約10分鐘就可以了。
3. 剛做好的時候非常美味,尤其是餡裡搭配了酥香的核桃塊,味道真棒!! 有位北京來的鄰居看一眼就認出是“愛窩窩”,可見至少長的蠻像的~~我也請一些台灣朋友嚐,他們本來以為和台灣的麻糬應該差不多的,沒想到吃了之後有人說覺得比麻糬好吃,而且口感不太一樣喔!!
4. 典故:“愛窩窩”在元朝已有,名為“不落夾”。李光庭著《鄉言解頤》卷五,載劉寬夫《日下七事詩》,末章中說及“愛窩窩”,小注云,“窩窩以糯米粉為之,狀如元宵粉荔,中有糖餡,蒸熟外糁白粉,上作一凹,故名窩窩。田間所食則用雜糧麵為之,大或至斤許,其下一窩如舊而復之。茶館所製甚小,曰愛窩窩,相傳明世中富有嗜之者,因名御愛窩窩,今但曰愛而已。”窩窩原是一種清真小吃,也是宮廷小吃,歷史悠久,明朝萬曆年間的《酌中志》就已經有記載。此樣點心在明代時傳入民間,《金瓶梅》中記錄當時流行的美味中就有愛窩窩。《燕都小食品雜詠》中說: “白粉江米入蒸鍋,什錦餡兒粉面搓。渾似湯圓不待煮,清真喚作愛窩窩。” 還注說:“愛窩窩,回人所售食品之一,以蒸透極爛之江米,待冷裹以各式之餡,用麵粉團成圓形,大小不一,視價而異,可以冷食”。過去每逢春節前後,北京的小吃店都要上這樣點心,一直賣到夏末。然而窩窩又為甚麼會被稱做「愛窩窩」呢?傳說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,想吃時,就吩咐說:「御愛窩窩」。後來這點心傳入民間,一般老百姓也不敢說「御」字,所以省掉了「御」字而稱「愛窩窩」。
備註:
1杯 = 240 c.c. = 240 ml
1大匙 = 1 tablespoon = 15 c.c. = 15 ml
1小匙 = 1 teaspoon = 5 c.c. = 5 ml
* 如果份量標示為“少許”,意即少於1/8小匙 ﹔至於份量可依個人喜好增減或對成品影響不大的,則標示為“適量”。
附圖A:
困難度:
建檔日期: 1/19/2004
瀏覽:58912